?最嚴金融銷售規定呼之欲出 重塑資管行業生態
發布時間: 2019-08-26 11:00:53 欄目:基金
8月初,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征求意見稿)》(簡稱《會議紀要》),其中第五部分“關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的審理(6條)”指出,發行人、銷售者以及服務提供者(簡稱賣方機構)對金融消費者負有適當性義務,賣方機構未盡適當性義務導致金融消費者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業內人士認為,《會議紀要》為解決適當性難題給出了指引。重視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強化賣方舉證等責任,將給資管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促使資管產品發行人、銷售者等盡心盡責,履行適當性義務,改變金融消費領域生態。
《會議紀要》為解決適當性難題給出指引
根據《會議紀要》,在審理賣方機構與金融消費者之間因銷售高風險權益類金融產品和為金融消費者參與高風險投資活動提供服務而引發的民商事案件中,必須堅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將金融消費者是否充分了解相關金融產品、投資活動的性質及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主決定作為應當查明的案件基本事實,依法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賣方機構的經營行為。
上海錦天城(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秦政表示,《會議紀要》為全國法院統一法律適用、責任主體、舉證責任、證據要求、損失額以及免責事由等提供了重要參考,構成了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整體,解決了舉證難、定損難、追責難等疑難問題。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洪蛟表示,原來的“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沒有操作細則和指導原則,《會議紀要》作出了細化,對“賣者盡責”所指的賣方發行人、銷售人承擔連帶責任、賣方怎么才算做到“盡責”,給出了尺度。
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顧依表示,最高院針對“投資者適當性義務”提出了更加明確和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對賣方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推介、告知要求。此前有關違反“投資者適當性義務”的責任定性問題并不明確,《會議紀要》將其明確定性為“先合同義務”。賣方機構違反“適當性義務”時,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為“以金融消費者為獲取該金融產品服務而支付的金錢總額扣除已收回部分的剩余金額作為實際損失數額”。
注重投資者保護 強化賣方舉證責任
《會議紀要》就明確法律適用規則、依法確定責任主體、依法分配舉證責任、告知說明義務的衡量標準、損失賠償數額的確定、免責事由等作出詳細說明。
第73條指出,金融消費者可以請求金融產品的發行人、銷售者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慶表示,發行和銷售機構承擔連帶責任,有助于提升經營行為的規范性,更有實際意義的是擴大了賠償義務的主體,有利于裁決的執行。秦政表示,明確了發行人、銷售方的責任追責依據和責任分擔方式,讓投資者的維權對象不再局限于發行人或者管理人。
第74條明確,賣方機構對其是否履行了“將適當的產品(或者服務)銷售(或者提供)給適合的消費者”義務承擔舉證責任。張慶表示,投資人與機構雙方實際地位并不平等,信息不對稱。糾紛發生后,投資人維權困難,必須改善機械、教條地運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現狀,動態分配舉證責任,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實現實質公平。
秦政表示,在舉證責任方面,考慮到雙方舉證能力的對比,強化發行人的舉證責任,將主要的舉證責任分配給發行人,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抽象的監管原則具體化,賣方需舉證是否建有完善的產品評估機制,對購買人風險認知是否客觀評估以及告知是否全面等,讓舉證變得更有可操作性。
金斧子合規部認為,“舉證倒置”不僅將促使賣方機構更充分地履行適當性義務,同時也對賣方機構的內控制度,特別是檔案管理制度及該制度的執行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在強化投資者保護、賣方責任同時,也有免責事由。秦政表示,第77條明確,賣方可以根據投資者過往投資經驗和受教育程度等事實,減輕自己的適當性審查義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表明賣方的適當性義務并非機械適用,而是從實質重于形式的角度,科學分配買賣雙方的責任,使責任的分配更加科學、符合實際。
督促賣方盡適當性義務 將改善金融消費領域生態
2017年7月1日,《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實施,明確“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資管行業圍繞如何給產品分級、投資者分類、做風險測評和雙錄等,展開整改。兩年多以來,投資者適當性的規則和精神得到落實,但也有部分機構并沒有嚴格執行,做法仍比較隨意。
多位律師、資管人士認為,《會議紀要》的發布,將給資管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促使資管產品的發行人、銷售者等更盡心盡責,履行好適當性義務,逐步改變金融消費領域的生態。
劉洪蛟認為,原來資產管理人有勤勉盡責、忠實的義務,但標準并不明確。“有很多方面比較模糊,比如怎么認定責任、怎么舉證、如何擔責等,現在都有了清晰的標準。總而言之,以后管理人必須更加關注做好產品風控、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審查;代銷機構更關注管理人資質、信用及產品質量、信息披露等內容。”
顧依認為,根據《會議紀要》的要求,賣方機構在銷售或推介金融產品前,需要做好以下準備并注意保存相關證據材料:一是對金融消費者的風險認知、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測試;二是向金融消費者告知產品(或者服務)的收益和主要風險因素;三是建立金融產品(或者服務)的風險評估及相應管理制度。
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孫青平表示,連帶責任的承擔、舉證責任分配、損失的計算方式、免責情形等四方面非常重要,這些內容從司法層面明確了金融產品消費中發行方、中介機構過錯責任承擔的司法裁判標準。“《會議紀要》更重視對投資者的權益保護,通過嚴格發行方、銷售者的責任承擔,使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市場更加規范。”
來源:中國基金報
最新基金資訊
- 基金入門
- 基金定投
- 貨幣基金
-
業內人士指出,滬深300ETF和股指期權上市將豐富機構投資者的策略構建;期權非線性的收益特征使得其相比于現貨和期貨,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廣闊的策略構建空間。隨著新的股票期權產品上市步伐臨近,近期股指期權的
2019-12-05 15:46:34 -
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繼續看好醫藥行業的中長期機會,但是相對此前的局面,后續醫藥股投資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基金已經升級其投資思路和投資策略,堅持從穩定的消費屬性和持續的創新維度挖掘醫藥股機會。近期,醫藥板
2019-12-03 16:13:11 -
今年以來,熱門主題基金業績亮眼,領跑漲幅榜,但近期業績承壓。多位基金經理表示,食品飲料、醫藥、科技這樣的熱門主題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短期內或面臨回調風險,不過,中長期來看,依然具有投資價值。熱門主題
2019-12-02 14:16:42 -
11月15日,中融中證500ETF和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ETF成立,至此,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已有843只,總募集規模達9900億元,逐漸逼近萬億元。事實上,截至11月18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稿,還有
2019-11-19 15:08:10 -
滬深交易所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將按照證監會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ETF規范運作的監管,完善基礎制度建設,持續豐富產品種類,保障ETF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努力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
2019-11-14 15:51:49
-
臨近年底,不少基金公司積極發行新基金。數據顯示,目前正在發行的基金共有115只,其中,11月開始募集的有56只,12月開始募集的新基金有21只。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銷售情況較好的多為債券基金,偏股基金難
2019-12-04 15:58:09 -
11月27日晚間,華西證券(9.45 +0.96%,診股)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同意撤回資管子公司設立申請并保留資管總部開展現有業務,擇機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8
2019-11-29 17:17:20 -
10月以來,頻頻有基金公司發布公告調低基金產品管理費和托管費。據記者統計,截至11月27日,宣布調低費率的基金中,有29只為主動型基金,年初從ETF領域開始的降費潮有向主動型基金領域擴散的趨勢。業內人
2019-11-28 15:28:22 -
近日,再有多只中小規模主動偏股基金公告“降費促銷”,最低年管理費率降至0.6%;四季度以來降費的主動偏股基金數量已達到18只;年管理費率低于1.5%的主動偏股基金已占到近三成。18只基金降低管理費率低
2019-11-27 14:56:34 -
2004年,國內首只ETF——華夏上證50ETF問世。經過15年的發展,如今A股市場上市交易的ETF已有244只,非貨幣ETF規模突破5800億元。業內人士表示,我國ETF仍處于起步階段,與成熟市場相
2019-11-26 15:22:42
-
近來,“硬科技”成為A股市場的主線之一。部分基金經理認為,科技是能夠持續一段時期的投資方向,消費電子、5G、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尤其值得關注。相應地,10月以來,機構對包括電子、TMT、高端制造等在內的企
2019-11-15 16:39:26 -
11月11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正式發布《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信用信息報告工作規則(試行)》(以下簡稱“信用信息報告”),意味著私募信用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2019-11-13 17:18:20 -
首只浮動凈值型貨幣基金于8月14日正式問世,而更多的同類產品正陸續推出。8月15日,嘉實基金公告稱,嘉實融享浮動凈值型發起式貨幣基金合同于8月14日生效,在6只首批獲批的產品中率先成立,打響了浮動凈值
2019-08-16 11:03:58 -
金價持續走高正在撬動黃金板塊行情。自7月下旬起,A股黃金指數持續走高,開始頻繁占據概念排行榜首席位置。昨日,黃金珠寶板塊再度大漲4.85%,成分股全線飄紅。機構人士稱,目前全球降息周期已經開啟,市場對
2019-08-14 11:09:51 -
科創板擔負改革重任,但并不意味著每位參與者都能賺錢。短期在個股層面可能投機的價值更大,長期的投資機會還需要觀察和等待。未來市場化發行的核心會倒逼市場理性選擇,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上市
2019-07-29 11:04:43
今日頭條
- 網貸平臺
- 網貸百科
- 熱門關注